发布时间:2025/5/30 新闻来源:唯赛环保 浏览次数:
一、EDI模块的基本原理
电去离子(Electrodeionization, EDI)是一种结合电渗析(ED)与离子交换(IX)技术的先进脱盐工艺,用于制备超纯水(电阻率≥18.2 MΩ·cm)。其核心是通过直流电场驱动离子迁移,并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再生能力实现连续运行,无需化学再生剂。
一,EDI模块的运行过程详解
1. 进水预处理阶段
- 水质要求:
- 电导率:≤10 μS/cm(通常为反渗透RO产水)
- TOC(总有机碳):≤0.5 ppm
- 硬度:接近零(避免结垢)
- 关键步骤:
- 过滤:去除悬浮物、颗粒物(多介质过滤器+保安过滤器)。
- 软化/阻垢:防止EDI膜堆结垢(可选钠离子交换器或阻垢剂投加)。
- pH调节:维持中性(pH 6.5~7.5),避免酸碱腐蚀或影响树脂性能。
2. EDI模块内部工作流程
EDI模块由淡水室、浓水室和极水室组成,其核心过程如下:
- 离子迁移:
- 进水(含微量离子)进入淡水室,其中的阳离子(如Na⁺、Ca²⁺)被吸引向负极,阴离子(如Cl⁻、SO₄²⁻)被吸引向正极。
- 离子通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(阳膜/阴膜)迁移至浓水室。
- 树脂再生:
- 淡水室内填充混合离子交换树脂(阳树脂+阴树脂),在直流电场作用下:
- 树脂上的H⁺和OH⁻不断再生,替代被迁移走的离子,维持树脂交换能力。
- 关键区别于传统混床:无需化学再生,实现连续运行。
- 淡水室内填充混合离子交换树脂(阳树脂+阴树脂),在直流电场作用下:
- 极水室作用:
- 极水室收集电极反应产生的气体(H₂、O₂)和少量离子,需定期排放以防止污染。
3. 产水与浓水排放
- 产水:淡水室流出的水为高纯水,电阻率可达15~18.2 MΩ·cm。
- 浓水:含高浓度离子,需排放(通常占进水量的5%~15%,具体取决于系统设计)。
4. 电场驱动与能量消耗
- 电压与电流:EDI模块需施加直流电压(0.5~1.5 V/cell),电流密度取决于进水水质和模块设计。
- 能耗:典型值为0.05~0.15 kWh/m³(远低于蒸馏法)。
二,EDI模块运行的关键控制参数
- 进水水质监控:
- 电导率、TOC、硬度、SiO₂(二氧化硅)等指标需稳定达标。
- 电流与电压调节:
- 根据进水水质调整电场强度,避免过载或欠载。
- 温度控制:
- **运行温度为20~30℃(温度升高可提高离子迁移速率,但过高会加速树脂降解)。
- 压力平衡:
- 淡水室压力略高于浓水室,防止浓水倒流污染淡水。
三,常见故障与维护措施
问题现象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方案 |
---|---|---|
产水电导率升高 | 进水水质恶化、树脂失效、膜污染 | 检查预处理系统、清洗EDI模块、更换树脂 |
电流异常波动 | 电极结垢、离子迁移受阻 | 清洗电极、检查膜堆完整性 |
浓水流量不足 | 管路堵塞、泵故障 | 清理管路、检修泵 |
气体积累(H₂/O₂) | 电极反应过度 | 调整电压、检查极水排放系统 |
四,EDI模块的优势与局限性
- 优势:
- 连续运行,无需化学再生,降低运行成本。
- 产水水质稳定,无酸碱废液排放(环保)。
- 模块化设计,易于扩展和维护。
- 局限性:
- 对进水水质要求高(尤其SiO₂和有机物)。
- 初始投资成本较高(但长期节省化学试剂费用)。
五,应用场景
- 半导体制造、制药、电子行业超纯水制备。
- 实验室高精度分析用水。
- 电力、化工行业的循环冷却水补给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产品详情或获取定制化方案,欢迎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