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/7/28 新闻来源:唯赛环保 浏览次数:
一、核心危害
- 产水纯度下降:CO₂溶于水生成H⁺和HCO₃⁻,直接增加水中离子含量,导致产水电导率升高、电阻率降低(如超纯水电阻率不达标)。
- 树脂性能受损:阴离子树脂被HCO₃⁻饱和,交换能力下降,对其他阴离子(如Cl⁻、SiO₃²⁻)吸附失效,且长期运行可能导致树脂中毒、破碎。
- 结垢与堵塞风险:HCO₃⁻与Ca²⁺/Mg²⁺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(如CaCO₃),附着在膜堆或流道中,增加水流阻力,甚至堵塞离子交换膜微孔。
- 能耗增加:高浓度H⁺/HCO₃⁻干扰电场平衡,需更高电压驱动离子迁移,同时极水室副反应消耗额外电能。
二、主要原因
- 预处理未脱气(如活性炭过滤未去除溶解CO₂);
- 反渗透(RO)产水直接进入EDI(RO对CO₂无去除能力);
- 系统密封不良,空气中的CO₂持续溶解。
三、控制措施
- 预处理脱气:加装真空脱气塔/膜脱气装置,将CO₂浓度降至<1~2 mg/L;
- 工艺优化:RO产水后增加脱气步骤,或通过碱调节(如投加NaOH)将HCO₃⁻转化为CO₃²⁻沉淀去除;
- 运行监测:定期检测进水CO₂/HCO₃⁻浓度,调整EDI电流参数,避免长期高负荷运行。
总结:CO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