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唯赛环保(深圳)股份有限公司官网!
EDI模块  EDI模块维修国际一线品牌生产 进口品质国产价格
全国咨询热线:136 4098 0462
联系我们

唯赛环保(深圳)股份有限公司

联系电话:13640980462

联系人:朱小姐

地址: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潭头社区芙蓉路9号琦丰达大厦C区816

备案:粤ICP备2024329697号

您的位置: 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行业动态
新闻中心
纯水EDI模块发展历程
发布时间:2025/7/30    新闻来源:唯赛环保    浏览次数:
 

1. 技术起源(20世纪50-70年代)

  • 背景:传统离子交换树脂制水需化学再生,污染大、效率低;电渗析(ED)只能去除大部分盐分,无法满足高纯水需求。
  • 萌芽:科学家提出“电渗析+离子交换树脂”结合的概念,但早期技术不稳定,未能商业化。

2. 诞生与早期发展(20世纪80-90年代初)

  • 首台EDI设备:1987年,美国Millipore(现Merck)推出首台工业EDI设备(Elix原型机),实现连续制水+树脂自再生。
  • 问题:电流效率低(30%-50%)、易结垢,仅能产1-10 MΩ·cm中高纯水,用于实验室或工业前级纯化。

3. 商业化成熟(20世纪90年代中期-2000年代初)

  • 技术优化:树脂分层填充、抗污染膜材料、脉冲电源控制,提升效率与寿命。
  • 商业化:1995年美国Ionpure推出模块化EDI系统(Elix系列),1998年GE(E-Cell)推动其在半导体、制药行业普及。

4. 高性能与智能化(21世纪至今)

  • 材料升级:核壳树脂、抗污染涂层,提升硼/硅去除能力,TOC<5 ppb。
  • 智能化:在线监测+AI调控,降低能耗,延长清洗周期。
  • 应用扩展:半导体(18.2 MΩ·cm超纯水)、制药、光伏等高端领域。

5. 未来趋势

  • 更绿色:低能耗、可回收材料。
  • 更高纯度:应对2nm芯片制造(颗粒物<0.001 μm)。
  • 多技术融合:与RO/UF集成,实现全流程智能控制。

EDI模块从理论到成熟,解决了传统制水的环保与效率问题,未来将继续向更极限、更智能的方向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