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/10/18 新闻来源:唯赛环保 浏览次数:
在超纯水制备系统中,EDI(电去离子)模块是实现深度除盐的核心组件,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出水水质与系统稳定性。当模块出现性能衰减或故障时,盲目拆解易导致不可逆损坏,规范的维修流程是降低损失、快速恢复系统的关键。本教程将从故障诊断、维修操作、后期验证三个维度,详解超纯水 EDI 模块的维修要点,适用于工业级与实验室级 EDI 设备维护人员。
一、故障诊断:**定位问题根源
维修前的故障排查是避免无效操作的前提,需结合水质数据、运行参数、外观检查三方面综合判断,常见故障类型及诊断方法如下:
1.1 典型故障表现与原因分析
1.2 关键检测工具与操作步骤
- 基础工具准备:万用表(检测电极导电性)、TDS 检测仪(浓水 / 产水水质对比)、压力表(进出口压差测量)、内窥镜(观察内部流道堵塞情况)。
- 诊断流程:
- **步:停机断电,关闭模块进出口阀门,释放内部压力,记录停机前的运行参数(电流、电压、产水电阻率、进出口压力)。
- 第二步:拆卸模块两端电极板,用内窥镜检查淡水室树脂是否出现发黑、结块(污染迹象)或明显破碎,浓水室是否有白色结垢(钙镁、硅沉淀)。
- 第三步:用万用表测量电极片与接线柱的导通性,若电阻值 > 10Ω,说明电极接触不良或涂层脱落;检测浓水排放口 TDS 值,若与产水 TDS 接近(差值 < 50μg/L),可能存在膜片泄漏。
二、维修操作:分场景规范执行
根据故障类型,需采取针对性维修方案,核心操作包括树脂更换、结垢清洗、密封修复、电极维护,维修过程需严格遵循 “无杂质、无损伤” 原则。
2.1 树脂更换(适用于树脂老化 / 污染)
- 拆解准备:在洁净工作台(避免灰尘污染)上,用专用扳手拆卸模块侧面的树脂填充口螺丝,将模块倾斜 45°,缓慢倒出旧树脂(收集后密封处理,避免环境污染)。
- 内部清洗:用超纯水(电阻率 > 18MΩ・cm)反复冲洗淡水室流道,直至流出水无树脂碎屑;若残留污染物(如有机物),可加入 0.5% 的盐酸溶液循环浸泡 30 分钟,再用超纯水冲洗至 pH 中性(6-8)。
- 树脂填充:选择与原模块匹配的 EDI 专用混合树脂(阳树脂:阴树脂 = 1:2,粒径 0.4-0.6mm),通过填充口缓慢注入,边注入边轻轻敲击模块外壳,排除内部气泡;填充完成后,拧紧填充口螺丝,确保无泄漏。
2.2 结垢清洗(适用于浓水室 / 电极结垢)
- 轻度结垢(压差 < 0.1MPa):采用循环清洗法,配置 1-2% 的柠檬酸溶液(温度 30-40℃,提高除垢效率),通过清洗泵将溶液从浓水进口注入,产水出口与浓水出口连通形成循环,清洗时间 60-90 分钟,期间每隔 15 分钟测量清洗液 pH 值,当 pH 稳定在 2-3 时停止清洗,再用超纯水循环冲洗 30 分钟。
- 重度结垢(压差 > 0.1MPa 或有明显白色硬块):需拆解清洗,拆卸模块的浓水室端板,取出浓水室隔板与膜片,用软毛刷(避免划伤膜片)蘸取柠檬酸溶液轻轻刷洗结垢部位,若结垢顽固,可浸泡在 5% 的盐酸溶液中 1 小时(注意:盐酸不可接触淡水室树脂,需做好密封隔离),清洗后用超纯水冲洗至无残留。
2.3 密封修复(适用于膜片泄漏 / 端板密封不良)
- 泄漏检测:将模块注满超纯水,施加 0.1MPa 压力,观察端板接缝处与膜片边缘是否有渗水,用记号笔标记泄漏点。
- 修复操作:
- 若为端板密封垫老化,更换同规格的丁腈橡胶密封垫(厚度误差 < 0.1mm),安装前在密封垫表面涂抹一层食品级硅脂(增强密封性);
- 若为膜片局部破损(小孔径 < 1mm),用 EDI 专用修补膜(尺寸大于破损处 5mm)覆盖,涂抹环氧树脂胶(固化时间 24 小时,固化温度 25℃),固化后用超纯水测试密封性。
2.4 电极维护(适用于电极发热 / 导电性差)
- 电极清洁:拆卸电极板,用细砂纸(800 目,避免划伤涂层)轻轻打磨电极表面的氧化层与结垢,直至露出金属光泽,再用无水乙醇擦拭电极表面,去除油污。
- 涂层修复:若电极涂层(如钌铱涂层)局部脱落,需采用等离子喷涂修复(专业设备操作),喷涂后用万用表检测电极导通性,确保电阻值 < 5Ω;若涂层大面积脱落,建议直接更换电极板(避免维修后性能不稳定)。
三、组装与验证:确保系统稳定运行
维修完成后,需按照规范流程组装模块,并通过多轮测试验证性能,避免因组装不当导致二次故障。
3.1 模块组装要点
- 部件归位:按拆卸相反顺序安装电极板、密封垫、端板,螺栓紧固需采用 “对角均匀拧紧” 方式(扭矩控制在 2-3N・m),防止端板变形导致密封泄漏。
- 管路连接:检查进出水管路接口是否有破损,更换老化的 O 型圈,连接后用肥皂水涂抹接口处,通入 0.15MPa 压缩空气,观察是否有气泡(无气泡说明密封良好)。
3.2 性能测试与试运行
- 空载测试:接通电源,调节电流至模块额定值的 50%(如额定电流 5A,先调至 2.5A),测量电极两端电压,若电压稳定且无异常发热(温度 < 40℃),说明电极连接正常。
- 带载试运行:启动进水系统,控制进水水质(TDS<50μg/L,硬度 < 1μg/L,余氯 < 0.01μg/L),逐步提升电流至额定值,监测产水电阻率:
- 试运行 1 小时内,电阻率应升至 15MΩ・cm 以上;
- 连续运行 24 小时,电阻率波动范围需 < 2MΩ・cm,进出口压差稳定在 0.05-0.1MPa,无泄漏、无异常噪音,视为维修合格。
- 参数记录:建立维修档案,记录维修日期、故障类型、更换部件、测试数据,便于后续运维追溯。
四、日常维护:延长模块使用寿命
维修后的日常维护是减少故障的关键,建议建立 “定期巡检 + 预防性维护” 机制:
- 定期巡检:每日记录产水电阻率、进出口压力、浓水排放 TDS 值,每周检查电极接线是否松动,每月清洗浓水室滤网(避免悬浮物堵塞)。
- 预防性维护:每 3-6 个月进行一次 “低压冲洗”(电流降至额定值 30%,超纯水冲洗 30 分钟),防止树脂结块;每年检测一次树脂交换容量,若交换容量下降至初始值的 70%,提前更换树脂。
- 异常处理:若运行中出现产水电阻率骤降或压差突增,应立即停机检查,避免故障扩大;禁止在进水水质超标(如 TDS>100μg/L)的情况下强制运行模块。
五、注意事项与安全规范
- 安全防护:维修时需佩戴耐酸手套、护目镜(避免酸碱溶液接触皮肤),拆卸电极板前确保断电,防止触电;清洗液需中和处理(pH 调至 6-9)后排放,符合环保要求。
- 部件匹配:更换树脂、密封垫、电极板时,必须选用原厂家或同等规格的配件,避免因尺寸不匹配导致泄漏或性能衰减(如非专用树脂可能引发膜片污染)。
- 专业操作:对于模块内部膜堆损坏、电极烧毁等严重故障,建议由厂家专业技术人员维修,避免非专业操作导致模块报废。
通过以上流程,可有效解决超纯水 EDI 模块的常见故障,恢复其深度除盐性能。维修后需持续监测运行参数,结合日常维护,**限度延长模块使用寿命(正常工况下,EDI 模块寿命可达 3-5 年)。

